有人說:「易經是權謀之書」,這個說法或許是因為《周易》裡有許多權變方面的探討,提示人要如何在變化無常的世間把握權變的原則,知機應變,唯變所適,藉之知道該如何從容應付世間的種種處境。不過,事實上,如果說易經只是權謀之書,那就太窄化它的作用和意義了。

 對我來說,易經或易理──廣義而言,包括《周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中庸》等先賢的提示──最吸引人的地方,在於其中所強調的「道」或「正道」。

易經特別講究正道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。但所謂「正道」或「道」是什麼?

 道,絕對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或者只是哲學、宗教理論中的名詞,而是真實存在、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主宰萬有一切的一種「力量」。

這個力量不只在我們熟知的世間運作──世間只是這個造化中,冰山的一小角──還在無數無量無邊的神秘時空中穿梭,是遠超出世間的。

而我們,連同一切眾生,存在的目的和意義,就是去發覺自己和「道」,以及所有世出世間(世間和出世間)的一切的密切關係,進而和「道」融而為一。 

這個力量,其實不斷以各種不同的方式,在向每個人呼喚,只是多數人不太去留易它,或者刻意忽略它。

例如,如果學易只是在求知道一些世間進退處世的道理,在世間趨福避禍,或者只是占卜、預知一些事情,如此而已,就相當可惜了。

因為,占卜或學易,就可以算是接收「道」或「力量」指引的方式之一。這種方式所得到的,就是一種「道」的呼喚,和其他諸如祈禱、修定得慧,以及讀經學法的效果一樣的。

所以,學易,其實應該是一種修心、修行、修道的過程。 

我常講這些「大道理」,不是表示我修行多高,真正的高人是不用開口的(雖然很多高人如老子、佛陀還是開口了)。我所以「己未得渡,先渡人」,只是希望藉一些機緣來分享理念,並邀請大家一起來共修。

 說到機緣,我個人似乎一直對「道」的呼喚相當有感應,雖然早年或許因為本身業障阻隔,因緣一時不能俱足,未得密集親近善知識,只能斷斷續續。

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這種與「道」的感應顯然越來越強烈。

 剛好,約在三年前,有一個難得的機緣,我得以離開職場。雖然,不上班的生活未必輕鬆──現實的壓力從來都存在著,但長年累積、醞釀在內心的能量似乎得以慢慢紓展開來。

 於是,我開始設立網站,網站上的文章就是這樣一篇一篇地產生。其中的一部分短文就被收錄在本書的第三章裡。而為了讓網友和讀者比較容易進入易經的世界裡,故事和人物難免有些真假參半。誠如劉老師在本書的推薦序中所言:「卦例中的社區人物,是否全然屬實,並不重要。」

另外,在這些短文中,談到占卦時,有一些所謂「主變」的動爻,其推演的方法乃是依照劉老師採用近人高亨的說法而來。這是要特別說明的。 

雖然,自己的另一半老是認為我動不動就要教訓人,會把人嚇跑。但是我堅信,現代人──包括我自己在內──就是「普遍欠缺教訓」才會活得如此迷惘、惶惑。所以,逆向思考一下,適度邀請大家共同來接受「棒喝」,未必是不好的。說不定,這正是大家現在最需要的。

 或許我的誠意還能引起一些共鳴吧,我發現有些網友很能接受我的理念。國興兄本身習易多年,功力深厚,也出過書,頗受好評,就是他在網路上看到我的東西,才促成本書的出版。 國興兄曾是我十餘年前的同事,如今得以再碰面,並密切合作,這就是緣。而我和兩位不吝作序的師友,也很有緣。

 劉老師桃李滿天下,其在台灣易學界舉足輕重。我有幸早在近二十年前曾前往「牛頓」應徵主編,和當時擔任總編輯的劉老師面談過幾次,劉老師最後決定錄取我,我卻因其他因素打退堂鼓,當時心裡有些過意不去。

 多年後,我又去上過劉老師的課,但時間很短,劉老師大概只有一點點印象,所以,這次邀劉老師作序,蒙他欣然首肯,讓我很感動。

 海煙兄是我大學時的學長,雖然不同系,卻常有機會碰面。這些年來,海煙兄在學術、事業方面表現非凡,未來也必然更有成就。

 這次能榮幸請海煙兄作序推薦,除了借重其專業,老朋友相見暢談,更是愉快。 只是,蒙海煙兄厚愛,在推薦序中每多有溢美之詞,反觀自己在許多時候仍是凡夫一個,實在愧不敢當,也益加提醒自己,要再更努力求精進。

 有這些人際的連結,雖然寂寞過一段時間,卻感覺自己並不孤獨。 

唐望是著名的印地安巫士,他教弟子:「把自己交給力量」。我早就很誠心地希望把自己交給力量──道的力量。

未來的路還相當漫長,這本書祇是個開始而已,相信在尋「道」的路上,慢慢會有更多人來與我互相扶持勉勵,讓我們「一起回家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8c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